9月15日,“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发布《名单公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斯霞入选建议人选。斯霞,女,汉族,中共党员,1910年12月生,浙江诸暨人,生前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9月15日,“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发布《名单公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斯霞入选建议人选。
斯霞,女,汉族,中共党员,1910年12月生,浙江诸暨人,生前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著名教育家。她执教68年,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独树一帜,创造的“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方法,在全国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担任国家教委中小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会成员10年,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和教学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第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点击视频,了解斯霞老师的生平
1927年,斯霞老师于杭州女子师范
1927年,17岁的斯霞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教国语、算术、常识。她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努力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去照亮那些幼稚的孩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1927年,中师毕业的斯霞
在旧社会里,小学教师的地位很低。所谓“家有二斗粮,莫当孩儿王”。在这种社会风气下,一些教师也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很多教师另谋生路。虽然她有很多颇为阔气的亲属,介绍她到机关当个秘书、干事等工作,比当小学教师轻松很多,可她不愿离开教师这个行业。
1935年,斯霞老师与长子的合影
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她觉得自己很适宜当教师,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也颇有乐趣。因此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她始终没有动摇,也从不见异思迁。她说:我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而自豪。
1936年,斯霞老师一家人在杭州
1949年4月,解放军的隆隆炮声震动了国民党的老巢。当斯霞看到国民党逃离时肆意破坏,她便和在校的几个老师自动组织起来,担起了守护学校的任务。23日清晨,解放军部队进城了。巡逻了一夜的斯霞顾不上休息,也挤在欢迎的人群里。年近40的斯霞,仿佛年轻了许多。编剧、演戏、跳舞,样样都来。如果说解放前当小学教师是为了谋碗饭吃;现在小学教师被尊为“人民教师”,自己的工作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了,斯霞感到振奋和欣慰。她要把自己的光和热全部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她和孩子们在学校吃包伙,节省下大量的家务劳动时间,都用到了教学上。这时,斯霞开始了有目的的教学研究,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实践和总结,对于课文中字词的出现、讲解和巩固都有独到的见解。
1956年,斯霞老师带孩子们观察春天的花坛
1958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决定在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一年级班进行小学六年改五年的试点。斯霞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务,担任了试点班的班主任。当时目标虽然明确,但具体怎么搞却谁也说不上。根据以往的经验,斯霞觉得,既要缩短一年学制,又不能增加教学时间,只有在教材和课堂教学上进行改革。她把解放后使用的教材都找了出来,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进行改编,删掉重复的部分,适当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她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总结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结合课文教学”的方法,教生字新词比较自然,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易于接受,易于巩固。增加教学内容,提高识字量,斯霞不是采用延长学习时间的办法,而是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力求把课讲得生动活泼。听她的讲课,无异于一种艺术欣赏。
1960年,斯霞老师和二年级学生一同办墙报
1977年,欢迎斯老师再来教我们
然而当时斯霞爱人病重,住进了南京市工人医院。在这种情况下,斯霞没有请假,只是到晚上才去医院陪伴他,料理好病人后,便来到走廊上,在路灯下看书,做笔记。一连几个晚上,大家都休息了,只有斯霞还在写着、写着。一份几千字的汉语拼音教改的总结,就是这样搞出来的。她爱人终因病情过重无法医治。在他弥留之际,工人医院给南师附小发去病危通知。此时,学生们都放学了,而斯霞正在一个学生的家里访问。傍晚,当她返回学校,得到通知赶到医院时,爱人已经不能言语了。此时,她难过地流下了一串串热泪,心头充满了内疚。丈夫永久地离去了,五个孩子中除老大已在清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外,其余四个还在读中学和小学。家务的重担主要压在斯霞一个人身上。她没有被压垮,硬是挺挺腰杆顶过来了。
1978年,在教学电影《我们爱老师》中
1979年,斯霞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春游
教学工作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人们看到,东方刚亮,别人尚未起床,她已买菜回来了。晚上九、十点钟了,别人早已坐在场上吹风乘凉,她还在刷碗、洗衣。时间,就是这样被她挤出来的。
1980年,工作中的斯霞老师
斯霞身上始终蕴藏着慈母般的温情,流淌着爱的暖流。她的床学生们睡过,她的衣服学生们穿过。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温饱冷暖,无不牵挂在她的心上。为了了解班上孩子在家的情况,也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斯霞经常步行去家访,基本上每周都要去一二个学生家里和家长沟通小孩的情况,她自己的孩子却一直等到七八点钟才能等到妈妈回来吃饭。深秋的一天,突然刮起了西北风,气温急剧下降,一些家长为孩子送来了衣服,可还有很多双职工子女仍然穿着单薄。下课后,斯霞回家翻箱倒柜,把所有能穿的都拿了出来。大大小小的各种衣服虽然学生们穿得不很合身,但却温暖了一颗颗幼小的心灵。第二天,一个姓吴的女学生拿着斯霞平时穿的红毛衣还给老师,说了声“谢谢”就离去了。斯霞打开毛衣一看,里边还包着一个鲜红的苹果。南师附小的校门口原先比较低洼。每到下雨天,校门口便成了一个大水塘。这对于七八岁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上学时,斯霞早早地站在校门口,把他们一个个背过来;放学了,又把他们一个个背过去,直看着他们安全地离去。
1990年,斯霞老师和青年教师谈教学
斯霞撒下了爱的种子,学生们也都把她看成知心的母亲一样,爱戴她,尊敬她。她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与孩子打成一片,这叫有童心;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就叫对学生的母爱。
1998年,斯霞老师和青年教师
斯霞著有《斯霞文集》《我的教学生涯》《斯霞教育经验选编》《迅速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经验》等书籍。
斯霞老师作品
196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1978年被评为江苏省小学特级教师;1979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奖章;1990年获得宋庆龄基金会全国“樟树奖”获得者等光荣称号;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世家。斯霞老师还是第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0年,斯霞老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文教群英会代表
1981年,斯霞老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和江苏代表畅谈大好形势
1987年,斯霞老师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8年,斯霞老师在校园中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