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以来,泰州市姜堰区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细。
“双减”以来,泰州市姜堰区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细。
做减法,减轻过重作业负担。2018年以来,姜堰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弹性作业”实践工作,“双减”实施后,该区对原有工作进行优化,在作业设计方面,各学科工作室成员分学段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研究、指导,建立了基础保底性和拓展选择性两类作业题库,供教师选择使用。学校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设置校本化作业、班本化作业。实行“作业强制叫停”制度,由班主任统筹控制作业总量,确保各科作业用时基本均衡。
做乘法,向课堂教学要足效率。通过初中、小学校长工作例会等契机强化“双减”认识,要求全区各学校关注育人方式转变和课堂质量提升。第二实验小学的“项目化”课堂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科要素、关注学的活动度,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双减”重要突破口,优化、充实各个学科名师工作室,深入实施骨干教师“领航”计划、后备干部“领雁”计划、校级干部“领军”计划,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各个学校从实际出发,在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课堂教学的灵动性、课程开发的丰富性等方面加强培训,助力广大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做加法,发挥课后服务育人作用。在充分考虑城乡、学段、个体等要素的基础上,精心设置“强基固本”“品味经典”“张扬个性”等三大模块45个项目的“课后服务套餐”供学生选择。各个学校从校情出发,结合地域、办学特色、师资力量等因素制定完善各自的课后服务方案。该区教育局专门制定“课后服务”风险处理预案以及安全风险预警提示,同时按照“政府投入一点、家长补贴一点、教师奉献一点”原则,由区政府每年拨付500万专项经费,根据《泰州市姜堰区学校课后服务补贴考核发放暂行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教师差别化发放。
做除法,不断革新家庭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姜堰新父母学校”的作用,为家长提供公益辅导,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联合相关社区和学校,借力校外辅导站,组织优秀教师志愿者开设阅读指导、写作、绘本、口才、思维拓展等公益课程,解决不少家庭“没人辅导”“不会辅导”的问题。
为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场所、办学条件、师资要求、安全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严禁“超纲、超前、超范围”违规办学,严禁培训机构未经审批擅自变更办学内容、擅自变更办学地点,同时加大节假日等时间段的督查力度。仅暑期以来,就对全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了全覆盖巡查6次。国庆长假期间,由教育、卫健、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组成的专项联合督查组开展实地检查,并当场对打“擦边球”的培训机构提出整改要求。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