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入学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各位家长们,相关的政策、要求都了解清楚了吗?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吗?
今年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初中入学招生工作也已经开始,有想要就读直属初中的,请好好研读下面的信息哈!???
指导思想 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战略重点,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以县为主”的原则,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坚持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加强管理,规范操作,推进招生制度改革,确保入学招生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2 基本要求 (一)义务教育入学招生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统筹做好不同类别学生的入学安排。 (二)学校要规范招生程序,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指导、协助学生及其家长做好学位认定和报到入学工作。 (三)学校要认真做好学生各项入学资料的收集、汇总、核查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四)学校要认真梳理办学特色和优势,向社会展示办学成果,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专门、优质的入学服务。 3 入学办法 (一)入学对象 1. 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具有姑苏区常住户籍的小学毕业生。 2. 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姑苏区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小学毕业生。 3. 依据《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实施细则(试行)》,达到积分要求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 4.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经批准同意在苏州市入学的小学毕业生。 5. 年满16周岁(2001年8月31日以前出生)且已接受满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不再接受初中入学申请。 (二)相关政策 1. 坚持实行免试就近入学,逐步提高地段生入学比例,逐年降低热点公办学校择校比例。 根据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积极调配公共教育资源,2017年继续实施直属初中大学区辐射制度。所有直属初中在原有施教区的基础上,在姑苏区范围试行大学区辐射。在学额有余的前提下,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兼顾特长、适合发展”的原则,通过“程序公开、多方参与、集体讨论”自主录取前来报名的姑苏区地段学生。在姑苏区行政管理区划范围内录取的学生不再视为择校生,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扩大热点学校辐射范围,满足老百姓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2. 依法合理确定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积极接收随迁子女就学,加大公办学校吸纳力度,努力推进教育公平。 认真做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工作。苏州市教育局所有直属公办初中面向姑苏区行政管理区划范围内参与积分入学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开放,根据“适量、适度、适合”的原则开放相应的学位,科学合理吸纳随迁子女入学。通过积分录取的学生到录取学校报名入学。 3. 进一步规范特色班招生入学。 (1)为确保教育公共服务底线公平,继续做好“成功班”、“光彩班”和“博爱班”招生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优质的公办初中教育。 凡家庭经济困难、品学良好的具有本市常住户籍的应届小学毕业生,可以申请觅渡中学、三十中学举办的“成功班”。 凡家庭经济困难、品学良好的符合初中入学条件(积分入学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应届小学毕业生,可申请十二中学、二十四中学举办的“光彩班”。 凡家庭经济困难、品学良好的符合初中入学条件(具有本市常住户籍或符合积分入学条件)的应届小学毕业生,可申请觅渡中学、二十四中学举办的“博爱班”。 (2)鼓励学校特色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切优质的教育服务,继续规范体育、艺术类特色班招生。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初中体艺特色班,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立足本施教区范围,组织实施报名、专业测试和录取。 积极探索初中体艺特色班对口招生试点。鼓励直属初中体艺特色班与姑苏区部分特色鲜明的小学特色项目试行对口招生,通过“学校对口、推荐入学、特色衔接、持续培养”的办法,为小学有体艺特长的毕业生优先选择就读直属初中特色班提供机会。 (3)落实教育部“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要求,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系统培养实验项目,继续做好苏州中学伟长实验部招生工作,为学生提供适切、多元的发展通道。 (4)积极探索中小学学段课程衔接实验。 振华中学、十六中、二十四中与姑苏区内相关小学进行小学初中学段课程衔接实验试点。按照“学段贯通、课程整合、系统培养”的原则,采取“相对就近、综合评价、适合发展、分校实施”的办法,面向姑苏区小学各招收两个班。 (5)尝试高中与高校、初中的联合贯通培养。市三中进行多语种课程基地——“慧成实验项目”初高中学段课程衔接,探索语言(多语种)学习规律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验。在姑苏区范围内招收具有初中学籍的学生,招收初一新生80人。苏州十中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办的“国科大创新实验班”, “国科大高中班”实验项目向初中延伸,与振华中学联合培养,招收初一新生80人。苏州一中、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的未来教师培养的实验项目——圣陶实验班,向初中延伸,与草桥中学联合培养,招收初一新生80 人。 (6)积极鼓励“初职衔接”。直属初中继续做好“初职衔接”试点,觅渡中学、田家炳实验初中和十二中学等初中校与高职校进行专业课程合作,为部分学生提供早期职业教育培训课程,进一步推进“初职衔接”。 以上各校特色班入学招生办法由学校制定方案报市教育局审核批准。 (三)工作安排 5月8日~12日,市区小学毕业生信息采集审核。 5月15日起,市区各公办初中统一将本校2017年施教区范围公布在学校校门口和校园网主页醒目处。苏州市教育局、各区教育局和市区公办中小学开通热线咨询电话。苏州教育网(www.szedu.com)开通市直属初中施教区网上查询功能。 5月19日~5月26日,地段生学位告知。 5月22日~6月9日,返苏生报名,在苏具有合法固定住所及符合在苏户口条件的外地小学毕业生报名。 6月1日前,各校上报大学区辐射、体艺特色班、其他各类特色班、课程衔接班、实验创新班实施方案。 6月10日前公布当年度本区(或片区)积分入学准入排名最低分值标准及开放学校可供学位数。 6月15日前,根据志愿申请学校和积分排名,按街道公示各校积分入学拟录取名单。(市积分办) 6月30日前,向积分入学录取学生发放入学准入卡及告知书,随迁子女持入学准入卡7月3日到录取学校报名。 7月5日前,对未进入首批排名名单但符合本区(或片区)准入排名最低分值标准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进行统筹调剂。 7月1日-5日,完成地段生报名、大学区辐射、体艺特色班、其他各类特色班、课程衔接班、创新实验班报名录取工作。 7月6日,初中大学区辐射未录取学生回原施教区学校报名。 8月15日前,各初中校发放入学通知书。 (四)其他工作 苏州中学园区校继续作为高层次人才配套服务学校,规范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的入学需求。 4 组织实施 市教育局统一领导直属初中学校入学招生工作,小升初招生办公室统筹协调安排,各学校具体组织实施。 为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简化招生流程,2017年市教育局直属初中入学招生运用义务教育直属学校学生入学网上报名管理系统,加强招生入学管理。 其他相关工作按照《关于印发〈2017年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教〔2017〕5号)要求执行。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