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姜堰区在“2·15专项行动”后,通过优化课表编排,丰富活动内容,强化师资保障等方式,确保中小学生的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课间活动不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调节剂”,更重视“质”...
芳菲四月,泰州市姜堰区的校园里生机盎然,孩子们奔跑跳跃的身影随处可见。自实施“2·15专项行动”以来,姜堰区以作息调整为抓手,通过优化课表编排、丰富活动内容、强化师资保障等,确保全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适量不过量,健体更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青少年儿童在运动中健康快乐成长。
科学重构,激活课间效能
“叮铃铃——”上午第二节课后,姜堰区淮海小学的学生鱼贯而出,在学校新增的曲棍球场地、自选地面游戏区域尽情撒欢。孩子们或挥动轻量化球杆开展趣味对抗,或在彩绘地面游戏区进行投掷竞赛,科学延展的课间时空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运动效益。该校党总支书记沙华中向记者展示学生的作息时间表:“我们在严格落实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大课间的基础上,从作息编排中‘挤’出时间,形成‘2个30+4个15’模式,让孩子们可以更从容地活动筋骨、放松身心。”
姜堰区各中小学校严格落实“2·15专项行动”要求,把课间活动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调节剂”“加油站”,同时保证学生的用餐和午休时间。姜堰区城西学校教育集团城西小学校区将午餐时间延后10分钟,确保学生运动后充分休息再进餐;姜堰区康华小学则将午间课程整体前移10分钟,形成完整的午休时段。
“我们不仅关注‘量’的达标,更重视‘质’的提升。”姜堰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刘付刚表示,从“15分钟课间”到“2小时运动”,从“单一跑跳”到“多元融合”,姜堰区“2·15专项行动”不仅关注时间的“加法”,更关注教育理念的“乘法”,让课间活动更高效。
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南校区通过操场公示课程总表、年级交叉督查、校级动态巡查等方式,保障体育课教学质量。“学校用好‘边边角角’,因地制宜构建‘运动空间’。”据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介绍,该校打造“地面游戏+墙面互动+立体装置”,科学构建学生运动空间,让课间更具活力。康华小学党总支书记花宏说,该校明确大小课间的功能定位,其中大课间侧重系统性体能训练,小课间重在碎片化情绪调节,“大课间与小课间同样重要”。
丰富活动,助力全面发展
为了让每天2小时的体育活动既“保质”又“有趣”,姜堰区各中小学校均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并通过课程与活动的创新设计,推动学生体质提升与个性发展同频共振。
桥头小学以足球操为载体,将运球、颠球等基本功训练趣味化;兴泰小学独创书法韵律操,让学生在提按转折间提升专注力;溱潼小学开发的扇子操以柔克刚,充分展现了溱湖水乡的灵动之美;姜堰实小北街北校区的啦啦操通过队形变换与节奏配合,让艺术与运动完美交融。
除了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外,不少学校还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间活动,让孩子们在多元运动中实现身体素质与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如江苏省姜堰中学将传统武术融入课间操,在一招一式中提升学生的精气神;东桥小学巴黎城校区“武”龙课程将武术套路与舞龙结合,让师生在舞动中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强健体魄、滋养品格;姜堰区仲院中心小学充分吸收地方民俗,将“抖空竹”“滚莲湘”等姜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体育活动,让孩子们“爱玩”更“会玩”。
除学校实施的个性化体育活动外,姜堰区教育局还鼓励各校创新体育课程模式,支持教研员与学校协同,聚焦“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挖掘本土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以贴近生活的一校一品特色课程,推动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落细。
与此同时,姜堰区以赛为媒,促进各类体育赛事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为学生搭建挖掘潜能、展现自我、综合成长的平台。目前,该区已常态化举行棋类、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等多类别的区级赛事。
优化师资,凝聚共育合力
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不足,是落实“2·15专项行动”必须解决的问题。姜堰区坚持“引育结合”的用人理念,创新方法,以“开源节流”的形式建优体育教师队伍。
据姜堰区教育局责任督学、教师发展中心体育学科教研员汤顺国介绍,作为“每天一节体育课”试点区,全区引入了109名校外优秀教练进入中小学校开设足球、跆拳道、击剑等20余类社团课程,有效缓解了体育教师的授课压力。该区鼓励全区中小学校根据体育课教学目标差异,合理调配教师的授课形式。“如针对广播体操、排球训练等个别辅导需求较少的体育项目,我们鼓励优秀教师‘上大课’,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达到了‘节流’的目的。”汤顺国说。
与此同时,姜堰鼓励各中小学校打造专兼职体育教师队伍,由校体育教研组统一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再由专职体育教师逐步引导兼职体育教师掌握授课技巧。记者了解到,姜堰区尝试打破学段界限,探索教师跨学段授课,并研究制订相应的奖励激励政策,鼓励课时量相对较少、工作时间相对富余的中学体育教师前往小学任教。目前,姜堰区正在研制《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教学规范(试行)》,教育局和体育局还将联合遴选一批专业教练员和运动员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体育教师。
为持续提升区域体育教学品质与安全保障能力,姜堰区教育局还定期组织召开“2·15专项行动”座谈会,各校分享交流优质案例和举措;组织体育教师线上专业培训,提升专项技能;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确保学校教师掌握应急救护相关知识和能力。
刘付刚表示,在落实好“2·15专项行动”基础上,下一步,姜堰区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体教融合,让体育锻炼从“任务”转化为“兴趣”,从“形式”升华为“素养”,并大力推广“体育+科技”“体育+文化”融合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运动中收获健康、快乐与自信。
来源:江苏教育报
编辑:王筱
审核:范文 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