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校园欺凌、建设平安校园
  • 江苏自考报名-南京网络教育-教育培训--江苏教育黄页
  • 小宋通信商铺江苏移动手机套餐优惠多多
  •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PHP教程 自考 注册会计师 会计证 统统免费下

从航空梦到气象路——他为中国气象静心“捕风”

:2025年08月22日 紫牛新闻
分享到:

伍荣生,91岁,中科院院士、气象学家,南京大学教授,2025年8月22日逝世。从航空梦转向气象研究,提出“四力平衡”理论,奠基中尺度气象,创建灾害性天气实验室,专注科研,培养了众多优秀学者。

记者8月22日从南京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气象学家、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伍荣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8月22日10时0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少年立志:从航空梦到气象路

伍荣生出生于战乱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他在内心暗暗埋下了“航空救国”的梦想。

1952年高考时,伍先生毅然填写了航空系,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飞上蓝天,保卫祖国。然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航空专业对考生的家庭出身要求很严格,伍先生恰恰属于“家庭出身不好”之列。他在录取名单上找了好长时间未果,本以为不幸落榜,后来却意外收到被南京大学气象系录取的消息。

1952年夏天,19岁的伍荣生踏入南京大学校门,开启了半个多世纪的 “风云之路”。对于气象专业,伍先生曾表示,当初也经历过一学年的不适应,“暗暗闹过一阵子脾气”,但导师讲了很多气象和国家经济、战争有关的内容,他突然发现不仅航空可以救国,气象学科也是很重要的,静下心来接触后发现气象领域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想知道为什么解决不了,这一琢磨就真钻了进去。

1956年,伍荣生作为第一批学科调整后的南京大学气象系学生顺利毕业。由于学校急需气象人才,伍荣生与同班11名同学一起留在了南京大学气象系,从此开始了他在南京大学的教育和科研生涯。

攻坚克难:提出“四力平衡”,奠基中尺度气象

在数十年的科研道路上,伍荣生深耕大气动力学理论研究,始终密切关注国际学术前沿,带领研究团队在大气边界层动力学、大气波动动力学和大气锋面动力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系统而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1982年,在多年工作的积累下,伍荣生与团队经过认真研究和思考后,大胆提出了“四力平衡”的边界层动力学模型:惯性力+摩擦力+折向力+气压力=0。与奥地利气象学家Ekman提出的三力平衡理论相比,他创新性地把惯性力引入到边界层动力模型中。

在验证这一模式时,伍荣生也曾遭遇瓶颈,埋头钻研几个月却毫无进展,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推演,伍荣生与合作者完美地利用四力平衡模型揭示了惯性力对边界层大气运动的影响,为理解边界层动力学特征提供了新的动力学框架。后来他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形、摩擦和锋生等的相互关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系列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国内外学者广泛承认和引用。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伍荣生意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会越来越大,非常有必要集中力量针对我国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开展系统深入研究,为此他与他的同事们一起创建了“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国家专业实验室”(现为“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最早专门从事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研究的机构之一。实验室在伍荣生的领导下,在中尺度领域锐意创新,在锋面动力学、边界层动力学、台风、强对流系统动力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极大提升了我国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研究的水平。

笃学如山:静心“捕风”

对伍荣生来说,摸清普通人眼中难以捉摸的气象规律,就如同一场捕风的旅程,不免经历千辛万苦,却充满对未知的好奇、探索与挑战。

在科研道路上,伍荣生尤其以攻克前人未能解决的难题而深感欣慰。他的学生们回忆,老师对科学怀有纯粹而深沉的热爱,态度淡泊明志,面对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坚持不懈、全力突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伍荣生办公室里的一幅字,也是他最喜欢的一首诗。他时时以此诗句勉励自己钻研难题永不懈怠,也会教导学生做学问不能浮躁,一定要静下心来,要从头干到尾。

而“坐下来,钻进去”这六个字对他来说,也一点都不难。“父亲有的时候做起事来,就会专注得忘了其他所有的事情。”他的儿子伍瑞新回忆,有一年除夕,母亲去看望外婆了,家里只有父子俩一起过年。“那天他就在一直看书,到下午五点半的时候让我一起去吃饭,吃完饭又看书去了。”

伍荣生院士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人格魅力,吸引并培养了一批热爱科研的学子,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该领域的杰出学者。即便学生走上行政岗位,他仍殷切叮嘱不应远离科研一线。他认为,气象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应用基础学科,勤恳积累、踏实工作,自然就会取得一些成绩;在科研上提出新观点,只要对社会有用就行了,而不能为了得到多少利益才去做。

伍院士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个人的生活追求,应该像大千世界中的天气现象一样,无论如何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始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推崇“五然”之境——处人蔼然,自处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无事悠然,这般从容通透的人生态度,恰如他一生所研究的风云变幻,规律之中也自有静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杨甜子

校对 陶善工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记者 8月 南京 大学 获悉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从航空梦到气象路——他为中国气象静心“捕风”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