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悦读成长计划|王舒:以爱为径,抵达教育的本真

:2025年04月22日 青年说
分享到:

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菏泽市曹县五台山路小学教师 王舒

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走进孩子心灵最近的路”,如同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了无数教育者前行的方向。他还曾深刻阐述:“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这番话语,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精准诠释,更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情期许。

无畏前行

这学期,我肩负起六年级的教学重任,压力如影随形。

这份压力,既源于毕业班升学的沉重使命,更因家庭的重大变故。去年暑假,父亲突发脑梗,虽经全力抢救挽回生命,却落下右侧肢体瘫痪的后遗症。自此,我开启了医院、家和学校之间的奔波之旅,身心俱疲。

初接这个班级时,心中满是忧虑。这届六年级是打乱后重新划分的平行班,学生情况复杂多样,彼此间又相对陌生,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我担忧无法迅速凝聚班级向心力,更害怕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我迅速调整状态,开学仅一周,便记住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还基本熟悉了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即便如此,学生之间的矛盾还是难以避免。

以爱化冰

班里的两位女生小琪和小涵之间爆发了一场“无声的战争”。小琪找到我,委屈地诉说因一句玩笑话惹小涵生气,道歉也无济于事,甚至打饭时小涵四天不给她打菜,而她却一直给小涵打饭。我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先表扬了小琪主动认错、善良包容的品质,随后决定帮助她们化解矛盾。

我选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将两人叫到教室门口的走廊。我先与小涵轻松地聊起学习和生活,待她情绪放松后,慢慢引入话题:“小涵,老师知道你和小琪之间有点小矛盾,能和老师说说你当时为什么那么生气吗?”

小涵低着头小声说:“老师,她开的玩笑让我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我当时特别生气。”

我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温和地说:“老师理解你的感受,被人开玩笑心里肯定不好受。但梓琪其实已经认识到错误了,她跟老师说她后悔极了,而且这几天她一直都在给你打饭,我能看出她的真诚,她是真的很珍惜你们之间的友谊。”

小涵听后,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犹豫。

我继续循循善诱:“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和朋友产生误会和矛盾,但如果因为这些就放弃一段友谊,多可惜呀。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坦诚沟通,一定能消除误会,和好如初的。”

在我的耐心引导下,小涵眼眶红了,小声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不该这么小心眼,不理笑琪这么久。”

我笑着鼓励她:“勇敢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等会儿你们给彼此一个拥抱,好不好?”

小涵用力地点了点头。

我把小琪也叫了过来,两个女孩面对面站着,起初有些不好意思。我笑着鼓励道:“快给对方一个拥抱吧,把之前的不愉快都统统忘掉。”

在我的鼓励下,她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后来讲《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时,下课后,她俩来到讲台上,小涵笑着说:“老师,我感觉我们俩是不打不相识,现在我俩就像俞伯牙和钟子期一样,是知己!老师,多亏了您!”

那一刻,我深感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只关注成绩,没有只觉得她们小妮子疙瘩事那么多,而是用心呵护了她们珍视友谊的幼小的心灵。

感恩的回响

由于要照顾父亲,开学初的一个多月里,我每周四上午不得不请半天假。学生们总是关切地问:“老师,你干嘛去了?”后来我如实相告。大班长文宣心疼地说:“老师,周一到周五你给我们上课,周六周日你去医院照顾你爸爸,您真是太辛苦了。”我随口感慨:“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的确感觉特别辛苦。”话一出口,我便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教育契机。

身为教师,我深知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更明白让孩子们懂得父母艰辛、学会感恩的意义。于是,在随后的一堂课上,我精心准备了一堂感恩课。课堂上,我神情凝重地向孩子们讲述在医院的所见所闻,着重提到那位与我年龄相仿、下肢全瘫痪的中年男子,他上初一的儿子在周末放弃玩耍,前往医院悉心照顾父亲。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直观的感受,我展示了偷拍下的照片:

画面中,少年费力却坚定地将父亲从轮椅抱到床上,小小的身躯满是力量;

另一张里,他专注地为父亲做按摩,眼神中透露出的关切与耐心,令人动容。

孩子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照片上,教室里安静极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与思索。我看到有的孩子眼眶微微泛红,有的则不自觉地低下了头,陷入沉思。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小桐妈妈打来电话,声音中满是惊喜与感慨:“老师,太感谢您了!前阵子小桐还吵着闹着要买手机,说班里好多同学都有手机。可这两天,他竟跟我说不要了。昨天,孩子特别认真地跟我说,‘妈妈,我们老师讲了父母有多辛苦,还说了自己的情况。我是男子汉,我也要做家里的顶梁柱,以后要攒钱孝敬你们。’”

听到这些话,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与成就感涌上心头。

这通电话,不仅仅是对我教育成果的肯定,更是见证了爱的教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而在我为家庭和工作忙碌的时候,孩子们也用他们纯真的方式回馈着我。当我在医院对着教室的监控镜头叮嘱孩子们课间注意安全、上课认真听讲时,副班长若涵会大声回答:“放心吧老师,我和大班长会管好班的”;当我嗓子沙哑时,讲桌上会悄然出现润喉糖;当下午发奶时,也会有学生把自己的奶送给我;当我情绪低落时,孩子们会围过来陪我说话。他们的关爱如冬日暖阳,驱散我心中的阴霾,让我在困境中仍能坚定前行。

爱的坚守

苏霍姆林斯基在《寄语后来人》中发表了他著名的教育遗嘱——第七条:别让任何一次心灵震荡不知不觉地从您身旁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他还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在这段教育旅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爱是教育的灵魂,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只有用心去理解学生,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努力靠近他们的心,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

这场以爱赢爱的故事,将永远镌刻在我心间,成为我教育生涯中最珍贵的回忆,也激励着我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继续以爱为笔,书写更多温暖的篇章。

[我要纠错]
[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
关键词: 齐鲁晚报 齐鲁 记者 策划 整理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教师悦读成长计划|王舒:以爱为径,抵达教育的本真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