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种养户粪液处理难,河海大学团队研发“介奋净”菌剂,粪液变有机肥,助农户降成本增收,获多项专利,成行业标杆
夏日的微风拂过新疆温宿县连片的棉田,养殖场周边再也闻不到刺鼻的异味,曾经淤积粪水的黑膜池旁,如今已是草木葱茏。种植户们用卡车满载从附近养殖场运来的粪液有机肥,欢声笑语中奔赴田间劳作。河海大学青绿种养团队将课堂所学与国家所需、乡村所盼紧密结合,以创新研究助力粪液变废为宝。
施用粪液有机肥处理的棉花长势喜人
发现问题:种养结合乡村振兴遇深沟
2017年,青绿种养团队还是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的“小成员”,初次到访新疆温宿县。在克孜勒镇博然其村的土路上,团队跟随养牛大户陆伯前往堆粪的黑膜池,一路上陆伯唉声叹气,“有时候真想多养两百头牛,可我这牛圈后面堆的粪水处理不掉,味儿冲惹人嫌不说,关键也没地方放!请人来运走、处理,趟趟都是钱,这处理粪水的钱,快赶上利润了,全是赔本买卖。”团队成员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沉下身子、走到田间,还真能发现问题。
新疆温宿县,黄金奶源带上的棉田沃土,2019年种植养殖两手发力,成功脱贫。乡村振兴路上,种养业持续发展,却出现了新困境——奶牛养殖户为日产数吨的粪液着急,8家养殖场因污染问题被亮“红牌”,棉花种植户在化肥价格的重压步履蹒跚。“政府大力倡导种养结合是好路子,但粪液难以高效转化为优质有机肥,这就是横亘在种养户之间的深沟。”这道深沟也扎进了青绿种养团队成员的心里。
攻坚克难:踏遍七省孜孜以求寻良方
带着这个问题,团队回到了学校,第一时间请教了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朱成立、毛欣宇等老师。“可以考虑用微生物发酵粪液方法来寻找解决办法。但首先,你们必须还要进行大量的调研,找准痛点。”老师的话语,让他们很快找到了破题的方向。
就这样,团队穿过西北黄沙、跨越西南腹地,前往新疆温宿、宁夏石嘴山、江苏高淳等7省市,寻访了177座村社……大量的调研数据显示,与固体粪污相比,粪液体积占比大、可溶污染多,是养殖污染治理的“硬骨头”。团队负责人农业工程博士生段正宇分析道:“打通种养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能够快速、高效地将粪液变作有机肥!”
2018年起,团队开展多轮技术研发。一次又一次失败,一次又一次推倒重来。直到2020年,多年的坚持终于迎来“豁然开朗”的时刻。
团队研制 “介奋净”
他们发现,介孔载体材料赋能菌酶发酵的巨大优势,常规菌酶载体比表面积小,难以在剧烈变化的发酵环境下保护菌酶,而我们开发的新载体——农用介孔,它由表面活性剂和前驱体制成,1g足有500平方米表面积。他们如同绣花一般,在30nm孔道上接枝环境响应型聚合物,调控孔道结构,适应发酵环境,持久保护菌酶,大幅缩短发酵时间至14天。2023年,他们的产品农用介孔有益菌酶制剂“介奋净”应运而生。“介奋净”处理1吨粪液只需8元,最快3天后粪液即可摇身一变为高品质有机肥,方便高效,达到国标。
落地生金:变废为宝农户增收展笑颜
拿着这瓶小小菌剂,团队走访了一家又一家养殖场。在江苏禄口,粪液处理周期足足减少了30天,养殖户们热火朝天地把粪液池改建为养殖畜舍,多养了13000只鸡,新增利润150万元。而当团队再次回到新疆温宿,共计为1000多位温宿种养殖户节约成本700多万元。在宁夏常乐,为800多种植户带去2万吨高品质粪液有机肥,全本兴大叔由此增加了2万元的藜麦年产值,他赞叹:“真没想到,这有机肥,比化肥还强!”
团队负责人段正宇与养殖户
和同类产品相比,“介奋净”发酵更快、成本更省、附加值更高,是养殖户的好帮手,也是种植户的好工具。“2024年,我们已经成功建立起示范基地;2025年我参与起草的全国唯一粪液微生物制剂团体标准成功立项,助力4000多户养殖户降本增收1.2亿元。”团队负责人段正宇自信满满地介绍到,目前已经累计取得了29项专利,科技成果评价报告认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权威机构检测菌剂产品安全高效,产物肥料肥效良好。“202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重点推荐技术名录,我们青绿种养始终走在行业前端,不断夯实商业基石,持续引领绿色农业新浪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王赟
少年志编辑 刘梦琦
图源 河海大学
校对 胡妍璐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